药学学报(英文)-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
卓越行动
医药卫生 / 药学
投稿-录用
— —
投稿-拒稿
— —
录用-见刊
— —
版面费
¥ -- / 篇
审稿费
¥ -- / 篇
稿酬
¥ -- / 篇
更多信息
ISSN 2211-3835
主办单位 中国药学会
编辑部TEL yxxb@imm.ac.cn
编辑部邮箱 010-63026192
投稿方式 系统投稿
知网 ——
其他 ——
点评 2 条
最新
最热
匿名用户
整个稿件在APSB的时间,从今年6.28第一次投,7.23返回审稿意见小修,8.12第一次修回;然后因为有一个问题直接引用文章,在审稿人那并没有被接受,11.18再次返回小修,11.26从导师处确认复审通过,接收,现处于结构规整清样阶段。 这个文章投稿而言,前面经历过两个杂志拒稿,第三次投稿才到APSB,所以经历也挺曲折的。因为我本人已经毕业,但其实在投稿和修稿的全过程都是自己全程参与主导,包括写文章、用导师邮箱投稿,以及指导师妹补实验;所以,这个文章能见刊,也算是给研究生3年一个交代了,也感恩导师的知遇之恩~
2022-11-14 15:10
0 回复(1)
匿名用户
Part 1 期刊情况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简称APSB,近两年发展起来的药学类杂志,也是大家常说的《药学学报》(英文版),最新IF 11.614 Part 2 文章情况 本人药剂学专业,研究方向脑靶向递药(也就是常说的纳米粒) 说说我这篇文章,投稿的是关于AD抗炎治疗的Article,整体文章的数据量——正文7张主图(机制图1+数据组图6)& SI 小图16(基本等同于4张主图)。文章共计投稿过3个刊物(AS和Research,均被直接拒稿),稿件在APSB的过程已在前一篇介绍。 文章选题而言,基于实验室基础,选择技术成熟的纳米材料,进行微环境响应性linker修饰,设计靶向性,包载治疗药物。其实这个是药剂学方向研究的传统套路,但是如何进行创新就是个问题。就这篇文章而言,有两个点是可以用来讲的,一是纳米材料设计响应性,是基于病理微环境特异性(这个概念在抗肿瘤中应用较多,但在AD比较少);二是“老药新用”(个人感觉,这样能让编辑或审稿人产生兴趣)。 Part 3 心路历程 感恩当时没放弃的自己,这是现在最强烈的感受。 2020春节前(也就是新冠爆发前),确定治疗用药,经历两个月忐忑的放松,四月底返校做实验。基本5月底才确定纳米粒整体结构的构建,并开始了半年的养老鼠的日子。9/10月份边找工作边做实验,12月到处找人帮忙做行为学,犹记得那个直不起腰的元旦。2021年初开始做治疗后的机制验证,千方百计拖着师妹不让回家。年前基本赶完实验,开始写毕业论文,部分拍片放在了年后(因为仪器中心放假)。3月初交毕业论文查重初稿,这个时候只能说文章整体框架和字数有了,以及数据的堆积;最终确定毕业论文成稿在4月初,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写投稿论文。到6月中旬第一次投稿,过程中经历了毕业答辩和毕业,另一篇文章撰写。 整体而言,做实验9个月,写文章4个月(大小论文一起),过程中没有寒暑假和各种小假期,每天除了睡觉就是工作(做实验or写文章),真的累... Part 4 干货小tips 1、心态要好。心态好真的是做科研的必修课 2、过程中使用统计和作图软件——统计:Graphpad prism;作图&拼图:Adobe Illustrator(AI个人感觉很好玩,后续应该会一直研究作图);好看的机制图和整齐排列的数据图真的很加分 3、选题:真的要好好看实验室既往发过的文章,选题尽量与实验室研究方向相一致的,尤其是在做第一个课题的时候(当然,大神除外)
2022-11-14 15:09
0 回复(2)
点评
记录
收藏
解锁
纠错
END
微信公众号
微信小程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