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
SSCI
社科综合 / 综合社科期刊
投稿-录用
6个月
投稿-拒稿
— —
录用-见刊
— —
版面费
¥ 0 / 篇
审稿费
¥ -- / 篇
稿酬
¥ -- / 篇
更多信息
ISSN ——
主办单位 ——
编辑部TEL ——
编辑部邮箱 ——
投稿方式 ——
投稿地址 ——
官网 ——
知网 ——
其他 ——
点评 1 条
最新
最热
学术垃圾制造机器
投稿人
6个月录用
SIJ这本期刊属于SSCI的JCR Q1,ABS二星,2023年刚升了中科院top。官网信息显示,创刊于1981年,是服务管理领域老牌期刊,6%的接受率,难度很大。尽管如此,本人在硕士毕业时有幸中了一篇,虽说后面没读博,这文章p用没有(工作单位不认科研成果),但是也算是对我三年所付出努力的极大认可,给我的学术生涯画上了圆满句号!后面会分享详细的投稿经历,以及在这次发表之路上的收获。在这之前,我先说一下比较神奇的地方,就是他们官网显示期刊名称是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,但web of science以及中科院列表里的都是没有这个The的,这导致我投稿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焦虑是不是遇到李鬼了(因为许多野鸡期刊与正规期刊就是差一个单词)。 21年年底进行的投稿,用的还是老系统(现在已经换成了Taylor & Francis的那种整合投稿系统了),老系统的登入网址已经失效了,所以我找了一下之前截图留念的投稿流程图放在这里,稍微有点糊。顺便一提,这篇文章在一年多之前就完成了写作,然后尝试投过了不下五本中文核心,一直被拒。后来幡然醒悟,应该尝试一下投ssci,于是才有了后面这些故事, 2021年12月7日首次投稿,一周后送外审。 2022年1月18日,也就是一个多月后,收到一审意见,给了大修,两个审稿人给了共计31条意见,肯定了选题和创新性的同时,对模型构建、理论推演、实证检验等各方面提出了十分具有建设意义、而且可行的修改建议。我那天真的是感动到泪目着看完的审稿意见。 给修改机会就说明有戏!于是与合作者连夜讨论修改思路,论文改了好几版,写了3000字的修改说明,最后终于在deadline(2022.2.17)提交了返修稿。 又是一个多月后(2022.3.27)收到了第二轮外审意见。Reviewer1基本没有问题了,就说语言还需要润色一下;Reviewer2又提出了23条新问题,并建议再进行一轮大修。不得不说,这个Reviewer2水平确实很高。后来我了解到他是我们这个方向上的大佬,发的全是顶刊,wos被引几千次的那种……你问我怎么知道这个“匿名审稿人”的?有意思的地方来了,他有一条修改建议里给了几个doi,委婉地告诉我这几篇论文可能会有帮助。我后来搜了一下一作全是同一个人——应该就是这个大佬吧(也有可能是他的学生,谁知道呢)。 又是一轮加班修稿,虽然辛苦,但是动力十足,也有明确的方向,于2022年4月11日再次提交返修。整一个月后(5月11日)收到第三轮外审意见,Reviewer1同意了接收,但是Reviewer2依然觉得还有改进的空间,又提了4条意见并建议再来一轮小修。不过这次就都是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了。 与合作者三天就改完了,但11天后(5月22日)才提交。因为觉得走到这一步差不多能录了,稳妥起见,又找了他们期刊自带的润色机构(Taylor & Francis Editing Services)把语言弄了一遍,花了将近两千块钱。这钱花的非常值,语言风格提升明显。润色机构反馈回来的word里不仅用不同的颜色标记了修改,还用备注的方式说明了为什么这样改。也算是一次学习过程吧,我和合作者都受益匪浅。 2022年6月15日,收到录用通知。至此,这篇被中文核心拒掉无数次的稿件终于找到了它的归宿!三天后,文章进入出版环节,分配了doi码,并可以自主选择传统出版或开放存取(Open Access)尽管编辑一再暗示选择OA可以让文章获得更多曝光、影响力以及引用率,但我们还是果断选择了传统出版哈哈,不想再花钱了。 一周后进入proof环节,可以对文章进行最后的调整,并让加上标题和摘要的中文版。很神奇对吧!后来我才知道这本期刊的最大读者群就是中国学者,而且期刊的主编对华挺友好的,我看他去过很多所国内高校做讲座。所以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这本期刊,投稿体验是真的好!文章正式出版是2022年7月1日,然后很快就被wos检索了。不得不说,出版效率真的高!审稿效率也挺高的,从投到录用了半年时间,还是在坎坷的情况下(两轮大修+一轮小修),放到某些国内核心连初审都不一定出结果…… 以上就是这次投稿经历的简单回顾。通过这一次投稿经历,可以说是收获满满,而且整个人忽然从那种浮躁的状态一下子静了下来,成长了很多。复盘这次经历,最后再跟大家分享几点我认为最重要的收获吧! 第一, “选题”是决定论文能否能录用的第一因素。研究问题是否前沿,是否贴合社会热点,能否反应未来世界的变化趋势……这些才是最值得关注的。我之前花费了太多精力在错误的方向上,如什么文献引用、排版……包括语言润色问题,这些都有机会在后面的大修、小修中慢慢修改。那些精妙复杂的methodology也不应投入过多精力,因为它们都是为“问题”服务,属于锦上添花。研究一个没有价值的问题,使用的研究方法再秀又如何? 第二,好事多磨,好论文是一遍遍改出来。虽然这篇文章之前被中文核心拒了一圈,但是我还是很感谢之前的那些拒稿。因为每一次被拒,我都会“反省”一遍,并进行或多或少的修改。光是引言部分的写作,我就改了五版。再加上投SIJ过程中进行的两次大修和一次小修,提交最终版时,文章早已如脱胎换骨一般。所以,文章不要怕改,因为改的过程中就会重新审视、思考。没有谁能一口气直接写篇顶刊出来,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。没有修改,要外审干什么用?当然了,就怕外审啥意见也不给,就说你创新性不足然后拒稿(嗯,绝对没有阴阳某些核心期刊) 第三,不得不承认,除论文本身质量过关以外,运气也相当重要。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。比如这本期刊恰好缺少我这一领域研究范式的文章,编辑恰好对该选题比较感兴趣,分到的两个外审也恰好不是那种“充满戾气的老学究”……总之,运气好确实是这篇文章录用的一个重要原因。实际上,经历无数次拒稿之后,我早已习惯这种“经常性失败+偶尔性成功”的状态了,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!我从第一次收到大修的受宠若惊,到提交返修后的惴惴不安,再到二次大修时的镇定自若,最终到录用后的心平气和,也着实磨练了一次心态。科研想出成果,真是得沉得住气! 最后,一个靠谱的合作者也很重要,科研需要多交流,互相学习,避免闭门造车。我真的特别感谢我的合作者,他也是硕士,但是跟我这种双非混子不同,他是国内top院校的,水平挺高。神奇的是,我与他甚至都没有见过面,跟他的合作也是出于一个非常偶然的契机。这位大兄弟目标明确,做事效率极高,跟他沟通起来也特别舒服,不得不说,优秀的人真的是全方位优秀……没有他的帮助和鼓励,我估计在第一轮大修就自己放弃了。在他身上我也学到了非常多。 以上这就是我投SIJ的经历与心得分享,感触太多了所以写了一堆跟期刊无关的东西,哈哈,总之SIJ就是全方面五星好评的一本期刊!大家有好文章都可以投一下试试,good luck!
2023-01-30 15:31
5 回复(0)
点评
记录
收藏
解锁
纠错
END
微信公众号
微信小程序